欢迎进入安博体育电竞的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致电或留言我们

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返回上一页< /a>

广州艺博院安家珠江边:镇馆之宝与美术史标杆之作扎堆亮相

发布时间:2023-12-07来源:矿井提升机点击:1

  2023年11月30日9:00,第一位观众通过人脸识别闸机、安检进场,宣告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正式开放——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于今年3月31日告别“麓湖时代”的广州艺术博物院,郑重进入“海珠时代”。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广州美术馆,旧址位于越秀山上。2000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在麓湖之滨建成开放,具备完整的艺术类藏品体系,以历代岭南书画作品为馆藏特色,藏品数迄今为32000多件(套)。她以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在国家级的各种评比中屡获殊荣,相继被评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兼有这两个称号的艺术机构。如今,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在珠江边上建成开放,项目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设计以“水中盛放的木棉花”理念为主题,突出岭南风格和广州地域特色。

  这朵盛放的“木棉花”其实是全球首座5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其中,“花瓣”一般的外立面幕墙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玻璃建造,为了体现弧形效果,21008片鱼鳞状的光伏玻璃人工拼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该项技术已获得专利;“花蕊”由6种色彩的光伏组件组成的阵列构成;“木棉花”的内部包括地上5层、地下2层,涵盖藏品区、展陈区、文化教育与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与管理区、设备区、地下停车库和公共区域。

  新馆门前广场是第一个网红打卡点。新馆与不远处的“小蛮腰”广州塔相互辉映,站在广场正好把两者完整拍入镜头。夜幕降临,新馆的灯光亮起,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管是上午来还是下午,甚至晚上来,你都能发现它的美。”来自中山大学的陈同学兴奋地告诉南都记者,“新馆坐落在广州的新中轴线上,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漫步到这里,欣赏一场艺术的盛宴,亦不失为一桩美事。”

  馆内中庭是第二个网红打卡点。白天,自然光透过玻璃穹顶从45.4米的空中洒入建筑,穹顶天窗的智能光滤格栅可对光线过滤,保留有利的自然漫射天光,柔和地洒落在馆内观众身上。悬挂在中庭的一张巨幅海报显得格外醒目,上面书写着“千年瑰宝岭南芳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开馆”,设计者还别出心裁地对“岭南风华”4个字作了光影处理,让人错觉是来自玻璃穹顶的光线所致。

  馆内中庭,自然光透过玻璃穹顶从空中洒入建筑,与悬挂在中庭的“千年瑰宝岭南芳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开馆”巨幅海报遥相呼应。

  “千年瑰宝岭南芳华”正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展陈的关键词。新馆以实物展陈和数字化展示为形式,通过21个展厅(展区)、近20000平方米展示面积,集聚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献类展品。这是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次“亮家底式盛会”,推出的五大特展中,展品涵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水彩画等多种门类,其中不乏美术史中的标杆之作。

  “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与“风自南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广东美术精品展”应该是“亮家底式”最好的注脚,其所有展品均为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品。其中,“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 着眼于从画派形成与兴衰的角度考察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向市民游客介绍广州艺术博物院古画收藏方面的主要特色,体现广州城市文化渊源。该展览选用新馆复式结构主展厅,计划展出12个中国古代主流画派作品,包括展品204件(实物数455件),涉及166名书画家,展出作品中三成以上为首次亮相,七成以上为珍贵文物。文同、李衎、戴进、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等名家在首期齐聚一堂,呈现从北宋到明代各地各派的笔墨华彩。由于展品数量较多,展览将分三期展出,每期展出时间为一个月。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历史悠远长久,可追溯到1957年的广州美术馆。从成立之初,我们院的学术定位与收藏定位就确立以中国古代书画珍迹及广东美术精品为主。前辈专家们也是有意识地按照中国美术史上的画派脉络进行系列收藏,经60多年的积累,如今我院收藏的古代画派作品较成系列的有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常州画派、新安画派(含黄山画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丹徒画派、海上画派等12个中国古代主流画派,藏品规模蔚为可观。在全国美术馆中,我们这样的收藏特色和产品规模也是绝无仅有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陈志云表示,“这些画派虽多为地域画派,但影响并不限于一隅,各地从学者众多。本次展览,我们还会关切这些画派对岭南画家的深刻影响,由此勾勒出岭南美术的发展脉络。”据介绍,第一期展出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4个画派,重点展品包括文同《墨竹图》、沈周《松坡平远图轴》、李衎 《纡竹图》、戴进《山高水长图卷》、董其昌《崇冈曲涧图》、仇英《停琴听阮图》等。

  据陈志云介绍,《墨竹图》是北宋文同存世不多的画迹之一,由莫元瓒先生捐赠予广州艺术博物院,成为镇院之宝。文同是北宋有名的文人画家,同时也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表兄,文同的墨竹画,在中国的花鸟画中开创了象征主义的先河,它不仅被同时代的文人画家所尊崇,而且流风连绵不绝,影响了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被称为“湖州竹派”。而展厅里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浙派”创始人戴进的《山高水长图》。该画全长20多米,山势波澜壮阔,连绵起伏,号称天下山水第一长卷。这幅画运用中国传统画笔墨,是明代全才画家戴进存世作品中的唯一的山水巨作。

  广东美术在清代末年率先吸收外来艺术,成为兼收并蓄又勇于革新的重要绘画力量。无论是中国画的改良与革新、西洋绘画的民族化,现代漫画、版画的崛起,还是1949年以后广东美术的大发展、改革开放时期的勇攀高峰,广东美术界艺术成就斐然,艺术家群星闪耀,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版图中耀眼夺目的一块。据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馆员黎丽明博士介绍,“风自南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广东美术精品展”遴选了约300件院藏精品,分“岭南艺脉:晚清广东中国画”“守正与革新:20世纪上半叶的广东中国画”“激扬岁月:20 世纪50至70年代的广东中国画”“时代新篇:20 世纪80至90年代的广东中国画”“时代号角:近现代广东漫画与版画”“中西融汇:近现代广东西洋画”等6个部分,呈现了150余年的近现代广东美术脉络,展现从晚清到20世纪后期的中国社会各面风貌,以及岭南名家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对新画种的学习与发扬。观众将在展厅里能够正常的看到的重点展品包括居巢《双鱼图》、居廉《瓜藕图》、苏仁山《八仙图》、黄般若《罗汉图》、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陈树人《淡黄杨柳舞春风》、李铁夫《静物写生鱼》、赖少其《孤云与归鸟》、王肇民《白玫瑰》、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关山月《长征图》、黎雄才《峨眉绝顶三峰图》等。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社会的急速变革与发展,广东美术界持续进行着多样的探索与实践,艺术家们始终保持观照现实、锐意创新、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新时代的快速地发展中扣紧时代脉搏,反映真实的生活。《时代新章——当代广东美术探索》特展中,广州艺术博物院联合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馆藏力量,以“风·华”“逸·韵”“境·界”为关键词,展出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当代广东美术作品约100件。展览聚集了对当代广东美术史产生影响的艺术名家,及在探索路上的新一代广东美术工作者的精品力作,通过名家与新秀作品的集结与碰撞,展示广东美术家对新时代、新气象、新题材进行深入挖掘与创作的多元探索与阶段性成果,呈现当前广东美术百花齐放的艺术生态。值得一提的是,名家新赠的藏品在这一展览中首次亮相。

  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罗奇对“乘风南下”的“塔高水长——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特展如数家珍。“这一特展是中国美术馆重要馆藏精品专题展,远道而来是为了庆祝我院新馆开幕,该展览集纳了中国美术馆藏作品中百余件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佳作,聚焦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 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20世纪中国人民的筋骨与温度的优秀作品,如吴为山主创、中国美术馆创作团队《长征组雕》,沈尧伊《而今迈步从头越》、罗中立《父亲》、詹建俊《潮》等,重温峥嵘岁月。其中《长征组雕》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主创,并从全国遴选出优秀中青年雕塑家组建起中国美术馆长征组雕创作团队。这支团队多次走进福建、贵州、四川等地区采风,获得了较多历史文献资料,得到了长征精神的洗礼,使创作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胜利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而罗中立《父亲》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了。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该画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是一幅能够记录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他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站在这里已经看了十几分钟了。它深刻演绎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民疾苦以及时代特色,我上次见它是在中国美术馆。”来自山西的观众刘先生请旁人掌镜,为自己在《父亲》面前留影。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开馆前,工作人员在展厅安装著名的油画作品《父亲》,该画作者为罗中立,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融合之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特展”则通过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现有藏品,梳理20世纪在“融合”观念影响下的现代艺术名家的探索之路。既重视传统水墨技法的锤炼,亦结合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和观念,18位近现代优秀艺术家的国画、油画精品,向观众呈现以“融合”为发展趋势的丰富多彩的中国艺术独特面貌,以及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艺术现象。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林风眠珍贵真迹《猫头鹰》亮相,除此以外还有颜文樑《百花争艳》、吴冠中《老虎高原》、靳尚谊《黄宾虹》、吴作人《宁夏农舍》等经典名作。

  南都记者在二楼展厅找到了林风眠《猫头鹰》。这幅画的技法与风格都接近传统写意花鸟,画家充分的发挥了中国画水晕墨章的效果,画面保有一种透明朦胧的美感,构图、笔法都简洁大气,色彩单纯却能见出微妙的变化。猫头鹰是林风眠笔下常见的题材,它们多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静观世界,专注而警觉。有意思的是,林风眠曾在日记中自述道:“画就在于画鸟像人、画花像少女”。

  位于5楼的雕塑艺术环廊是第三个网红打卡点。这里是离光最近的地方,很多游客聚集在这里,玩着追光游戏。南都记者看到,在雕塑《卡门》旁边,一位漂亮的小姐姐正模仿“卡门”摆Pose,一手举着折扇,一手拎起裙角,同伴们嘻嘻哈哈地站在对面,有的在指点姿势,有的则举起手机,定格这美好的时刻。 “这些雕塑佳作原来分布在旧馆的中庭花园和室内走廊的,现在搬到这里来,成就了新的传奇。”自称博物馆资深爱好者的周小姐告诉南都记者,“我从广州艺术博物院麓湖时代起就是它的铁杆粉丝,我在馆里能看一天的光影。”其实像周小姐这样喜欢光影故事的观众不在少数。据悉,开馆以来,每天接待人数超过8000人。

  笑容甜美亲切的讲解员詹怡欢还对南都记者透露,多媒体与数字化融合运用是新馆的一大亮点。二楼“精品互动墙”按年代分类正在展出的精品,观众只需轻触互动墙,点击观看自己想看的作品,还可进行放大观看细节、分享给好友等互动操作。四楼“精品荟萃”数字化展厅以馆藏明代文徵明《金阊名园图卷》、清代黄璧《桃花源诗意山水图卷》以及明清花鸟绘画名作为中心,借助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将静态的无声诗变成动起来的景色。在触碰间,在古画中遍游桃源秘境、江南名园、巍峨宫宇、繁华城镇,赏尽四时绽放的岭南花木,领略古今皆同的民俗生活。正在体验触摸屏的陈阿姨兴奋地向南都记者竖起了大拇指:“我刚从西班牙回国探亲,听说新馆开幕就赶紧抢票了。这种互动可以传递画作背后的趣味知识和故事,这种方式很有趣,很特别,哪怕放在世界视野里,这也是超一流的观展体验,非常棒。”

  除了网红打卡点和重磅展品之外,南都记者还在新馆发现了一些值得流连的角落。譬如二楼的馆史陈列长廊,观众可沿廊探索历史印记,了解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感受时间的浸润,文化的滋养。如果看展拍照累了,可以去一楼喝杯咖啡。坐在这家名为“大咖”的咖啡馆里,静看中庭光影流转是一种享受。如果嫌馆内熙攘,还可以坐在馆外水池边的太阳伞下,叹着冬日暖阳观水云潋滟,自是另一番滋味。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新工业园区
乘车路线:驾车至洛新工业园区

#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13333881339 1583883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