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怎样打破常规提前建成洛阳矿山机器厂?
发布时间:2024-08-16来源:国外业绩点击:1
1954年10月,史向生任河南省委第四副书记兼省政府第一副主席,齐文俭任省政府第四副主席、省计委主任,戴苏理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健民、张俊卿、宋玉玺、王黎之、、杨立功、张健、王化云、刘方生、张云生等为河南省委委员。时年31岁,戴苏理时年35岁。
11月4日,省委常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等人汇报洛阳建厂情况。关于洛阳矿山厂的设计问题,汇报道:矿山厂的设计任务由苏联煤矿工业部乌克兰国立煤矿工业设计院编制,共分八个部分,16万多字。翻译为中文后,现正分组审查,讨论学习。初步设计规定,矿山厂将生产下列矿山机械:1、矿井提升机;2、选矿设备;3、Y-Z型打眼机。规定生产矿山机械年总产量为21600吨。建设投资为13272万元,计划1959年底建成投产。初步设计由北京一机部审批,技术设计在莫斯科审批。
还向省委常委汇报了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厂房建筑面积、主要生产指标、各车间的生产任务、定岗定编、动力消耗及工厂配套建设的情况。
11月12日,河南省委转中组部通知:任河南省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厂党委副书记,江琴堂任第一副厂长,范青民任厂党委书记。
12月4日,在北京第一机械工业部召开洛阳矿山机器厂初步设计审议会议,洛阳矿山厂设计总工程师、苏联专家斯列夫柯在会议上报告了初步设计的具体方案。一机部副部长段君毅、一机部第三机器工业管理局局长钱敏和等100多人参加会议。12月22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初步设计。
至此,洛阳矿山厂完成了工厂建设的初步设计任务,可以说蓝图已经绘就,后面的任务就是将它变为现实。
1955年6月3日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表会议上发言,汇报矿山厂建设情况。他在发言中主要讲了两点:
一要坚持党对建厂工作的领导,反对骄傲自满情绪。认为,工业建设和其他建设工作一样,首先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他说建设一个工厂,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事业,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工人群众的劳动,离开了人民的支援,离开了苏联的援助,离开了相关的单位的集体协作,那是决不能成功的。我们遵照着党所指示的方向与国家决定的建厂总进度计划,经过各方面近两年的努力,已完成了或将要完成建设这些工厂所必须的各种复杂的准备工作,从而就使得我们有条件能够在今年就开始建设厂房了。苏联有“七年准备,一年建设”的说法,可见建厂准备工作是十分繁重的。而我们业已基本上完成了此项工作,因而应该肯定我们的工作是有很大成绩的。
但是,伴随着成绩而来的,是我们的一些干部中滋长着骄傲自满情绪。有些转业的同志,当他才转业时,什么也不懂,知道要老老实实地学。但每当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或者学了点皮毛的一知半解的道理之后,就开始骄傲起来。有些同志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成绩,夸大个人作用或夸大自己所领导的一个部门的作用,有的同志则和别人计较地位、名誉、待遇。这些从各方面反映出来的个人主义情绪,已在影响着内部的团结,也影响着和别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协作关系。显然,不克服这种情绪,就会妨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任务的完成。
因此,在建设工业的干部中贯彻全国党代表会议精神,反对骄傲自满,反对夸大个人作用,反对本位主义,以加强党的团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同志懂得毛主席的指示:“鉴于个人的智慧,必须和集体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和使我们在工作中少犯错误。”
二要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说,在工厂筹建工作中,我们各项工作都有成绩,各项工作也都有缺点。但是我们最主要的缺点是:“投资的效果低,浪费大”。应该看见我们许多成绩,“常常是耗费了过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换得来的。”造成浪费根本原因:一是由于负责人犯了官僚主义或经管人员的失职行为所造成的。二是由于在干部思想上,一味盲目追求“大规模”,讲究“重点工程特殊”,比排场,比阔气,实质上是一种追求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所造成的。不能把浪费都解释为“无经验,不可避免的”。
然后,从领导指导思想上的深层次找浪费的根源,他指出:在领导上有两个突出的缺点,一是对基本建设“好、快、省、安全”的方针,在掌握上偏重“快”与“好”,而忽视了“省”,领导人不注意考虑经济问题,因而放松了对浪费的监督和斗争;二是因为在领导上存在有单纯追求进度的指导思想,所以常常借“任务紧急”、“情况特殊”为理由,用违犯基建程序的手段来完成国家计划。有些工程没有设计就施工,有些工程没有设计预算,甚至连个概算都没有,只有一个“估计”的材料单子,就要备料,这就不能不造成因材料不合规格而大批积压,或因没有设计而造成返工浪费。
为此,矿山厂开展了反浪费斗争,在节约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运动经常坚持到底,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加强财务监督,向破坏财政制度的行为作斗争;一定要坚持按基建程序办事,决不能允许以超越基建程序的手段来完成国家计划;必须编紧预算,紧缩行政开支,紧缩机构;必须纠正供给制思想,树立经济核算思想,树立“好、省、快、安全”全面完成国家建设规划的思想。
为了让洛阳矿山机器厂提前建成投产,赞成打破常规。1955年毛主席发出要“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指示。忠实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他发动职工群众讨论落实指示精神,一定要提前将洛阳矿山机器厂建成投产。在的启发下,许多职工认为原定的1959年底建成投产的计划是保守的,洛阳矿山厂不需要五年,甚至也不需要四年,只需要三年就可以建成投产。这种观点遭到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反对,他们都以为“乱提前不稳当,办工业不是搞别的事情,打破常规,打破建设程序会出问题的”。有的人认为在削减资金的情况下,五年建成投产也成问题,更何况提前呢?也有人将信将疑:“谁知道行不行呢?走着瞧吧!”支持职工群众搞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赞成“打破常规建设矿山厂”,厂党委决定“提前一年建成投产”。
主持召开厂党委扩大会议,坚持高速度发展的方针,提出集中力量先“打通一条生产线”的口号,要求资金使用保证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建设与安装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厂党委还决定降低工厂附属建筑和生活设施的标准,缓建其中的部分项目。
1956年7月9日—19日,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会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经济建设规划,努力促进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和争取国民经济的不断高涨,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地和不断地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出席了这次大会,当选为省委委员。
在河南省第一次党代会精神鼓舞下,回到洛阳后,全力以赴加速工厂建设进程,打破常规建厂,坚持边施工、边安装、便调试。1956年12月,综合辅助车间首先投入生产,担负起本厂的自制工艺装备任务。1957年2月,木工车间投入生产。3月,金属结构车间、切割备料车间、铸铁车间、铸钢车间投产。7月,一金车间投产。8月,锻热车间投入生产。矿山厂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提前一年矿山厂全部建成投产已经变成了可能。
正当矿山厂建设紧锣密鼓进行之时,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场政治风云,他将怎么来面对呢?咱下回再聊。
谈论话题:建设现代化工厂有其一般规律性,大家评评看,有些事情可以打破常规吗?
下一篇:矿井提升机简介